孩子的壞習慣和父母有直接關係,快看看你也這樣做嗎
其它幼稚園新學期開學進行視力檢查,娜娜的視力水準嚴重下降。才五歲的年紀,僅僅一年的時間裡娜娜的視力就從1.2下降到0.7,娜娜的老師覺得情況不太好,於是就通知了娜娜的父母去學校面談。
原來娜娜這一年來,迷戀電子產品,一回家就要看動畫片。又因為媽媽一個人在家照顧孩子,剛出生的弟弟還小,經常為了安撫娜娜就給娜娜看電視、玩平板。
娜娜的爸爸平時也不太在意娜娜的這個問題,自己平時下班也是沙發上一躺,拿出手機玩遊戲。6點後經常可以看到娜娜和爸爸一個人佔據沙發一個角落,各自拿著手機和平板,每次都需要媽媽喊好幾遍才會放下手機和平板去吃飯。久而久之,孩子的視力嚴重下降,已經到了需要配眼鏡來糾正的地步了。
娜娜視力下降,除了媽媽過於依賴「電子保姆」育兒的方式以外,爸爸沒有做到監督孩子和規范自己行為的責任,也是導致孩子視力受損的主要原因。
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你毫不在意的行為舉止,都有可能變成孩子模仿的事例。家長們在平時的生活和人際交往中,都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,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。
在教育孩子的路上,要想孩子變得更好,父母首先要變得更好。
一、孩子愛模仿
古語有雲:人之初,性本善。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完美的。
然而他們所生活的環境、所接觸的人都不完美,久而久之就會沾染各種壞毛病。
環境會塑造一個人,也會毀掉一個人,這一點毋庸置疑。
一個自小生活在髒、亂、差環境中的孩子,很難擁有高尚美好的品質。
因為他看到聽到的都是社會陰暗面,耳濡目染的都是家人的自私、抱怨、斤斤計較。
李玫瑾教授說過:「孩子的很多問題是大人造成的,家長的問題若不調整,孩子的問題就調整不了。」
想要孩子學好,家長首先要做好,因為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父母。
記得一次逛街的時候,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小孩隨手將香蕉皮一扔,剛好就扔在我腳前。
我忍不住對他說:「小朋友,不能亂扔垃圾哦,要是有人踩到香蕉皮是會摔倒的。」
那孩子還沒反應,旁邊的媽媽就毫不猶豫地將香蕉皮踢到一邊,帶著孩子揚長而去。
我當時就在想,上樑不正下樑歪,有其母也必有其子。
當父母為孩子養成壞習慣而煩惱時,首先應該反思自己。
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,孩子的習慣不分好壞,都是在潛移默化、日積月累中形成的。
別總是盯著孩子身上的毛病,父母在孩子身上看不慣的地方,幾乎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。
二、父母多縱容
在《無條件養育》這本書裡讀過一句話:越是好的養育,對家長挑戰就越大。
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,養好一個孩子需要父母付出很多很多。
養孩子容易教孩子難,教育的不易實在讓父母感到束手無策。
然而現實中,大多數父母都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。
看過一檔關於家庭教育的節目,父母在節目上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。
有一對衣著光鮮的夫妻,在節目上痛哭流涕,後悔自己毀了兒子。
因為工作太忙,他們沒時間陪伴兒子,對兒子心存愧疚,於是滿足了他的所有要求。
兒子愛打遊戲,他們就給他買各種遊戲機,由著他從早玩到晚。
兒子十分懶惰,他們也不以為意,覺得等孩子長大了就懂事了。
於是,他們養出了一個終日沉迷遊戲、不求上進、好吃懶做的「壞孩子」。
養廢一個孩子,只要父母覺得「他還小」就夠了。
很多父母一直把「孩子還小」當成孩子壞習慣的擋箭牌,不把孩子貪玩懶惰當回事,不把孩子撒謊騙人當回事。
一再縱容孩子犯錯,忽略了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,等你發現不對勁想糾正的時候,已經太晚了。
別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,你的縱容不是保護,而是縱容孩子染上一身壞習慣。
三、抓好「第一次」
孩子身上的習慣,不論是好是壞,根源都在於父母。
當孩子第一次做錯事時,如果父母沒有及時明確態度,予以制止,就有可能變成惡習。
心理學上有一種理論,叫做「破窗效應」。
一棟原本完好的房子,如果被人打碎了一扇窗戶,其他窗戶也會被陸續打破。
因為故意打碎窗戶的人覺得,反正沒人管,窗戶是可以被隨便破壞的。
而在外人看來,這棟房子已經被破壞,沒必要維護它了。
同樣,當一個孩子第一次犯錯後沒有被批評和指正,他就會犯第二次、第三次錯誤。
第一次犯錯只是起點,之所以有第二次、第三次甚至更多,都是因為沒有管教和懲罰。
培養一個好習慣很難,改掉一個壞習慣,也很難。
有時候,父母對孩子偶發的不良行為不聞不問,是不對的。
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當發現「第一扇窗戶被打碎」時,就要防止「第二扇窗戶被打碎」。
發現孩子丟三落四時,就要讓他平時多檢查書包,學會自我管理。
發現孩子磨磨蹭蹭時,就要跟他約定好要做的事情,並且定時完成。
發現孩子說謊時,就要對孩子說謊的行為表示生氣和反感,教育孩子注意言行,做好誠信教育。
別對孩子的問題視而不見,教育孩子必須抓源頭,抓「第一次」,才能真正見效。
長期受到家長這些壞習慣的影響,孩子會成為什麼樣的人?
1.不守規則
社會新聞中每天都會出現各種不守規則的人:「高鐵佔座」「翻牆逃票」「野生動物園車行區擅自下車」「攔高鐵等老公」……但是最終,社會和輿論都有可能變成懲罰這些不守規則的人。
2.不懂控制自己的情緒
因為父母長期情緒不穩定,且在童年時期總是受到父母情緒化的教育和傷害,這類孩子長大成年後也不懂得如何控制情緒,因為他們沒有從父母那裡學會控制情緒的方法,並逐漸變得情緒化。這種擁有不穩定情緒的人,在人際社交方面就會變得困難重重。
3.「勢利眼」
「見人說人話,見鬼說鬼話」看似是圓滑地處世之道,但是這種把人分級對待的行為只會讓他人覺得你十分「勢利」,並不是真心對待他人。在看透了這種人的本質之後,最終也會放棄與這種人做朋友。即便是表面上的朋友,也是用同種方式對待你而已,並不是真心至交。
4.沒有責任感
父母沒有責任心也不會自我管理、不夠自律的話,養育出來的孩子也很有可能是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。這類孩子對什麼事情都不上心,典型地「心有餘力不足」。做什麼事情都可能是三分鐘熱度,很難堅持。不論是對待他人還是對待工作,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人是不會受到歡迎的。
都說孩子是一張白紙,家長如何畫孩子就會變成什麼樣。家庭教育並不只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學習好、考試厲害的孩子,而是告訴他什麼是正確的、什麼是錯誤的,並且如何避免和改正錯的方法。這種時候,就需要家長先做好自己,以身作則。
Wendy媽有話說:
家長該如何約束自己?
1.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一個人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好,談何控制自己的人生?雖然在生活中和工作中總有那麼多不滿、憤怒和傷心,請合理地尋找地點和方法去發洩,不要把孩子變成無辜的發洩物件。
2.做一個遵守規則的人。
高鐵佔座的人被輿論曝光;翻牆逃票和擅自下車的人等待的是猛獸的血盆大口;攔高鐵的人被停職檢查……生活在當今的社會,不遵守規則真的很有可能帶來「性命之憂」。
3.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。
不論是對待家人還是對待工作,都要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形象。要告訴孩子對待家人要盡心盡責,對待工作要勤勤懇懇,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比什麼都重要。
4.平等地對待每件事、每個人。
人生來平等,並不能因為對方的職業、身份而有所改變。應該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,對每一份職業都有著敬畏之心,平等地對待每件事、每一個人,做一個正直、公平的人。
很多的家長經常抱怨自家孩子各種不好,在説明孩子改正錯誤之前,家長們應該多審視自己的行為,有沒有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。
孩子就像一株嫩芽,需要父母的呵護,也需要雷霆和雨露。我是Wendy媽,伴您在育兒路上,給孩子和自己更多的可能。若您有什麼煩惱,需要傾訴和解決,歡迎關注我你是我的小寶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