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陳奕迅女兒,才明白父親愛的肯定,是女兒「暖心」的源泉

其它

這張曾經暖哭了很多人的圖片,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。

都說父愛是一把傘,為孩子撐起一片天,這話一點兒沒錯。有這樣的爸爸寵愛,整個人生都會是溫暖的。

01

陳奕迅一貫鬼馬搞怪,和女兒的相處方式也很「特別」。

他曾分享跟女兒爭床位的事。

女兒睡在妻子身邊,陳奕迅也想跟妻子睡,就躺在另一邊死活不肯走。女兒急得大哭,陳奕迅也學小朋友樣子,扯著嗓子「哭鬧」起來。

見爸爸突如其來的舉動,女兒停止了哭泣,陳奕迅就裝著孩子賭氣的樣子,走開了。

一會兒他又回來,以為女兒睡著了,抓住她手說對不起,怕剛剛聲音太大嚇到她,女兒轉過來緊緊地抱著自己。

以孩子的方式與他相處,既親和好玩,又給她立一面鏡子,比起說教,讓孩子更容易看清自己。

合拍的父母,以「夥伴」的身份與孩子相處。

不用權威,有平等;沒有輕視,但尊重,孩子感覺被愛,生出自信。

02

另一位爸爸孫藝洲,也很懂孩子。

做爸爸後,孫藝洲努力成為孩子的精神支柱、甚至樹洞,期待她永遠願意跟自己傾訴。

孫藝洲看重與女兒的交流,每次都會把溝通方式調為「孩子模式」,做到平等交流。

不止溝通,在其他方面,孫藝洲依然努力找到「孩子模式」。

在為女兒準備一份特別禮物當中,孫藝洲決定,選取女兒最愛的動漫《冰雪奇緣》中的情節,為她表演一段舞臺劇。

編導意向讓孫藝洲展現一段高級的舞蹈,但孫藝洲卻在意, 如何為孩子呈現一段,能讓她開心、看得明白的表演。

他刪掉其中專業的部分,以蠢萌、簡單的動作,為女兒做了一段逗趣、好玩又有愛的視頻。

看到視頻,女兒笑得停不下來。

《為何家會傷人》書中說: 「自信,是自己內在的一部分相信自己內在的另一部分,即一個人的內在小孩對獲得內在父母的愛充滿信心。」

父母以孩子的視角看問題,與他地位平等,認同尊重他的特性,孩子體會到自己在父母心中很重要,從而對父母的愛充滿信心。

孩子相信自己是被愛的,無論何事,這份愛都在,他才有了面對世界的自信。

愛養育自信,它來自父母的尊重和認同。

03

父母與孩子同頻,不單是外在行為的認同,要緊的是讓情感和意願達成一致,在正面引導下,讓孩子更好地成長。

1.支持孩子所愛

日本心理學家松原達哉提出「無氣力症」,患者有三個典型的特徵:沒有活力、沒有熱情、沒有關心,在成人和孩子身上都會出現。

他發現,導致問題的原因, 是內心「興趣」環節出了問題。

興趣,幫孩子找到人生方向,啟動內在動力,有它,生命才有活力。

在一檔親子綜藝節目裡,有個叫小香芋的女孩,她有表演天賦,也非常喜歡表演。

剛開始的時候,媽媽是抱著玩一玩的態度帶她到橫店嘗試演戲。慢慢發現,女兒有著較強與角色共情的能力,也被大家認可。

小香芋演戲機會增多了,過程也很辛苦,但她卻很享受。

問到小香芋在橫店拍戲的感覺,她說:「很爽。」

看到孩子的熱愛,媽媽放下工作,帶著幾歲大的妹妹,在橫店附近租到房子,陪伴她拍戲。

雖然,媽媽也遭受過他人非議,但女兒的熱愛,讓她堅持了下來。哪怕擠出時間學習到深夜,女兒也不喊累。

孩子所愛的,若能得到父母的支持,他就能獲得成就感,和自我掌控的能力,對未來充滿希望。

無論將來如何,但這份從小積蓄的能量,成為他向前奔跑的底氣。

2.保持與孩子的感受一致

我們太容易看重結果,忽略孩子的情感感受,但它恰恰是孩子最重要的內核。

情感認知的缺失,會影響孩子性格形成。如果父母能始終保持與孩子感受一致,他身心就能健康整全。

看過一個視頻,生氣的孩子坐地大哭,不住地拳打腳踢,爸爸在旁邊默默地看著他,保護孩子不傷到自己。

孩子鬧夠了,撲到爸爸懷裡撒氣,爸爸摟著他,任由他糾纏、蹬踢。直到孩子不再抗掙,爸爸才吻著他額頭,抱他貼在胸口,用心感受孩子的情緒,沒有語言,但所有的動作,都傳達出對孩子當下感受的理解。

終於,他安靜了,只剩下抽泣。

用心體恤孩子的感受,以正面回應,不以對錯衡量孩子情緒,高興時與他同樂,傷心時陪他一起哭。這能幫助孩子排解負面情緒,強化正面情緒,學會與情緒友好相處。

孩子的人生才更為整全,心智才能更成熟。

Wendy媽咪有話說:

其實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,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。

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,但相比於一味的批判或溺愛,基於愛的鼓勵和剛柔並濟的教導,才是孩子最願接受的方式,也是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方式。

為人父母是一場需要愛的旅程,請用最飽滿的愛點綴孩子的心靈,為她的人生添一抹鮮亮的溫柔底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