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別再發火了!5招讓孩子積極主動地收拾自己的玩具

其它

前幾天,朋友跟我說,你要不要玩具,家裡買的玩具多到無處安放,並且這孩子在玩耍的時候,還到處亂扔,導致玩具不僅不全還難以收拾,就考慮趁孩子不注意,把玩具給送出去,眼不見心不煩。

玩具應該是不管大孩子還是小孩子從小到大都會擁有的一件物品,它們既是孩子的玩伴,也對孩子的整體發育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
你家有沒有同樣的情況,家裡玩具一籮筐,每次玩耍能後搞得滿屋子都是,甚至是前面收拾好後面又亂扔,反復迴圈,玩具無處安置。

很多爸爸媽媽給孩子也準備好玩具籃玩具框,期待他們養成收拾好習慣,結果事實證明,這種靠自覺或者強迫效果極差,但孩子在幼稚園裡面反而這種整理收拾做的很好。

孩子之所以缺乏物歸原主的意識,主要有一下幾點原因:

1、孩子自身意識薄弱

孩子需要用什麼的時候,就拿出什麼,用完了只圖一時痛快,就會把東西隨手一扔,根本沒有把物品放回原處的意識,這時的他們還不能理解把物品放回原處不僅能使家裡整潔有序,還能方便自己和家人對物品的使用。

2、家庭環境的影響

有些父母平時就不注重家裡的整潔,家裡的東西擺放的也是亂糟糟的,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,自然不會養成愛整潔、勤收拾的習慣。

3、父母沒有強制孩子收拾東西的意識

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還小,不懂的收拾,等長大了、懂事了就好了,現在幫孩子收拾一下也無妨。其實,對於2歲左右的孩子來說,隨意亂丟東西,是一個應該教育的問題。否則,很容易讓這種不良行為成為習慣。

父母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管理物品的好習慣

1、父母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

父母的一言一行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,並且這種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,在收拾整理東西方面也不例外。我們要求孩子把櫃子和桌子上的東西整理好,首先要把自己的物品擺放的整整齊齊;要求孩子把鞋子擺放整齊,首先自己的鞋子脫了不能亂扔;要求孩子把用過的東西及時放回原處,首先要自己做出表率。

總之,父母應帶起到一個好的帶頭作用。

2、為孩子創設一個整潔的家庭環境

一個溫馨整潔的家庭環境,往往會潛在的傳遞給孩子做事整潔、條理清楚的資訊。反之,一個淩亂不堪的家庭環境,則會讓孩子養成隨意亂扔,不講條理的壞習慣。

因此,為孩子創造一個乾淨整潔的家庭環境,比教育孩子如何去做更有價值。

3、給孩子學習的機會

當孩子一開始把玩具等物品擺放回去時,可能不會放的很整齊,父母一定要包容這樣的情況,慢慢引導,應該先鼓勵他自己放回玩具的行為,然後告訴孩子應該如何擺放。

4、父母要抓緊時機表揚孩子

當孩子幫忙收拾玩具、整理東西,或是主動把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的時候,家長應該抓緊時機,立刻誇獎孩子,比如可以說「寶寶真棒!可以自己收拾玩具了!真是個愛整潔的好孩子!」這樣孩子就會更加願意收拾東西,從而強化這個行為,慢慢地,亂丟東西的壞習慣就會消失了。

5、不要以「懲罰」「報復」方式要求孩子收拾

收拾是一種好習慣,但在教孩子收拾的過程中,真正養成的「習慣」卻是吵架。你警覺到這種情形不斷重複時,就要立刻設法停止。

「故事書是你自己拿出來看的,當然要自己拿回去。」

這種道理沒有必要一直強調,因為孩子根本聽不進去。

「我不管!我絕對不會幫你。」

「你那些玩具不收起來的話,我就不讓你吃飯!」

這種「懲罰」「報復」方式,也不應該使用在孩子身上。

「等爸爸回來,媽媽又要挨駡了。都是你害的。」媽媽邊埋怨邊動手收拾。

這種要製造孩子內疚、罪惡感的手段,更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。而小孩看見媽媽的反應,可能會露出得意的神色,然後想:「反正你要自己收拾,又幹嗎講那些有的沒的。」

像這樣,等於媽媽自己讓孩子學會了壞「習慣」。

其實,孩子都是要引導的,有時候孩子的一些壞習慣都是家長錯誤引導造成的,比如孩子玩完玩具後,家長總是主動幫著收拾,孩子當然就學不會自己動手。等孩子習慣放手不管以後再想讓孩子養成收拾東西的習慣,就會有點難度。不過,只要父母堅持引導,一般來講,孩子都能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。

另外,習慣的養成與年齡有著密切的聯繫,年齡越小越容易養成,年齡越大越困難,因此父母要注意別錯過孩子合適的年齡來培養他們的好習慣。

Wendy媽咪有話說:

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父母不能急於求成,要給孩子充足的時間,減少孩子的思想負擔與壓力,更好的完善自己。

爸爸媽媽不要給孩子帶來壓力,也不要讓他們充滿疑惑,父母堅定溫和的幫孩子培養良好行為習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