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很多行為問題,都是因為缺乏自信!培養孩子自信心,四點是關鍵
其它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經說過:「一旦孩子內心有自卑感,孩子的生活就會充滿衝突。而隨之出現的膽怯、退縮等不良個性,則會與孩子形影不離。與之相反的是自信,自信使孩子能掌握或駕馭自己的行為。」
在心理學上,自信是孩子對自身能力與價值的客觀認識,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,更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自信的孩子,往往能夠走出更遠的路、見到更多的風景。
自信本質上是一種內心的力量感,如果孩子缺乏這種力量感,就會產生各種不自信的行為表現。
01
孩子缺乏自信的表現
❶ 怯場、怕生
在外走路很慢,低著頭,排隊從來不敢站最前面;
人多的時候儘量不動、不說話、不笑;說話聲音很小,不敢正視對方。
❷ 不敢拒絕別人
隨和,偶爾吃虧也總是默默接受;分東西時每次都拿少的那份,有人要東西直接給,很少拒絕別人。
❸ 害怕被人注意到
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優秀,也害怕別人看到自己出醜;被人誇和關注永遠受寵若驚,然後就會焦慮,覺得自己根本不配。害怕被人反問,喜歡一個人待著。
❹ 不敢嘗試
害怕失敗,所以不敢嘗試與努力,怕努力後依舊失敗;遇事悲觀,先想到失敗的可能。
❺ 凡事看父母臉色
別人說句什麼話,不敢直接回答,回答前都要瞥父母的眼色。
從這5大表現,我們彷彿可以看到一個小心翼翼、不斷退縮的缺乏自信的孩子,讓人覺得可憐又心疼,相信沒有家長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。
02
家庭教育中,應如何培養孩子自信心呢?下面這四點是關鍵:
① 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
心理學專家羅近月曾說過:
「好好被愛過,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底氣來源。」
孩子自信心的重要來源,是 從小獲得的愛和安全感。
有些父母愛孩子,可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卻讓孩子感受不到那份愛。
有些父母愛孩子,總是帶著條件,成績好、表現好的時候是一種態度,表現不好的時候父母又是另一種,甚至會撤回對孩子的愛。
這種有條件的愛,只會讓孩子覺得成績等外在條件比他自己本身更重要。
漸漸地,孩子自己也 習慣用外部條件來評價自己,自信心很脆弱,過分依賴來自他人的認可。
讓孩子感受到愛,父母應當多陪伴孩子、多一些親密的互動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、表達理解;
當孩子不符合期望的時候、犯錯的時候、失敗的時候,依然能表達愛和支持;
不管什麼時候,都讓孩子明白「有爸媽在」,父母永遠是他堅強的後盾。
② 尊重孩子
孩子感受到被父母尊重,才會懂得尊重自己,這是自信心產生的基礎。
我們總是能見到歐美國家的孩子,舉手投足間都散發著自信,很大一個原因就是 歐美國家的父母把孩子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尊重。
具體表現為:
和孩子說話時注意語氣和方式,平等溝通,不大吼大叫;
重視孩子的感受,懂得傾聽,表示接納和理解;
允許孩子發表意見,尊重孩子的想法,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;
動用孩子的東西前要經過他的允許;
允許孩子有秘密,不侵犯孩子的隱私。
來自父母的尊重和平等對待,讓孩子產生自尊、自信。
③ 欣賞孩子
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把人的心理發展分為八個階段,每個階段都有相應需要完成的任務,3-6歲的孩子正處於主動和內疚的衝突中。
在這一時期,如果孩子表現出的探究行為受到鼓勵,他就會形成主動性,樂於創造和探索。
而如果他的獨創行為總是被嘲笑、打擊,內疚感就會超過主動性,導致孩子逐漸失去信心。
很多時候, 孩子的動力來源於父母的鼓勵和欣賞。
如果沒有媽媽的欣賞,愛迪生可能就會被當做一個智力障礙的孩子,耽誤了一生,不會成為後來的天才發明家;
如果沒有媽媽的欣賞,「到月亮上去」可能只會是阿姆斯壯的一個夢,他不會成為後來的登月第一人。
然而現實生活中,許多孩子的潛能和自信,就在父母的比較和打擊中消失殆盡。
培養孩子的自信心,家長要懂得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,欣賞他、鼓勵他,少一些比較、否定和打擊。
④ 信任孩子,放手讓他多做、多嘗試
《人性的弱點》中寫道:
「培養自信的方法就是,做你害怕做的事兒,獲取一次成功的體驗。」
一個人自信心的最重要來源,就是能力的獲得、成功的體驗。
如果父母把孩子保護地太好,什麼都不讓他做,除了不利於孩子獨立,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信心也會被削弱。
培養孩子的自信心,家長要捨得放手,多信任孩子,讓孩子獨立完成一些事情,允許和鼓勵孩子多嘗試和探索。
不過多地干涉、控制孩子,給孩子機會自己做選擇、做決定。
在這樣充分的自由和具體的實踐鍛煉中,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,自然會越來越自信。
Wendy媽咪有話說:
自信是是孩子前進的原動力,我相信只要父母們做到上面這幾點,都會擁有一個自信陽光的孩子。反而父母一句隨口的負面表達,都可能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創傷,讓孩子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越來越沒自信,越來越自卑。與孩子多溝通和多鼓勵,勝過許多靈丹妙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