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養好習慣,是孩子自律的開始!特別是小學生
其它被青春洋溢的學霸刷屏後,我們不難發現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,那就是自律。
我相信每個父母都希望、渴望、做夢都想自己的孩子是 自律的、自覺的、不需要父母督促催促的。
夢想總是美好,但是去到夢想的路,何去何從呢? 越早開始培養越好!
千萬別掉進坑裡:認為孩子大了慢慢就自覺了。
因為,自律是一種習慣,好習慣從小養成。
當你認同這條路之後,難題又來了:如何一步步去到夢想呢?如何一點一滴培養呢? 從每一件生活小事做起。
01
為什麼要培養孩子的自律呢
在我國古代有個傑出的思想家、教育家和天文學家叫徐恆,一年的夏天,有很多學生逃難 過合陽的時候,由於長途跋涉,加上天氣炎熱,所有的人都感到很渴,這個時候,有人突然發現,路邊剛好有個大大的梨樹,上面結滿了清甜的梨子,
於是,大家都你爭我搶的爬上梨樹摘梨子吃,唯獨徐恆一個人,在樹下不為所動,眾人都覺得很奇怪,便問徐恆,你為什麼不摘梨子來解渴呢?徐恆說,不是自己的梨子不能亂摘,問的人禁都笑了,說現在時局如此混亂,這個梨樹的主人可能早都不在這了,你又何必介意呢?徐恆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:「梨樹可以失去主人,難道我的心也要失去主人?」
徐恆始終沒有摘梨子,像徐恆這樣能自己約束自己,自己管住自己,這就是自律,而正是由於徐恆很善於自律,才成為一位出色的思想家、教育家,還在儒學天文學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,一直愛到後人的景仰。
優秀的人之所以優秀,其實並不是天資聰明,而是它有很強的自律性。
02
從小培養好習慣,才是孩子將來自律優秀的關鍵。
正如一位名校媽媽所說:
「孩子需要首先養成的是機械習慣,因為機械習慣帶來的好結果,讓孩子有成就感,有了成就感再和孩子談自律的重要性,也許才聽得懂。
一旦正向迴圈開始,孩子感受到自律帶來的獲得和讚賞,會激勵TA繼續自律。相反,如果因為付出不夠導致長期沒有正向回饋,孩子會習慣自己「落後」的局面,甚至自暴自棄。」
3-6歲,是孩子大腦發育、性格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,這個階段,孩子具有很強的可塑性。
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,對將來他自律的形成幫助很大。
① 做事保持專注
專注力對一個人學習、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很多學習不好的孩子,表現最明顯的共同點就是:注意力不集中,學習過程中總是開小差、東玩玩、西摸摸。
小孩子好奇心強,注意力時間短,做事容易三分鐘熱度,玩個玩具,玩一會就跑去做別的事情了。
因此,從小訓練孩子專注的能力很關鍵。
首先,家長應該注意 保護孩子的專注力,在孩子做事的時候,不要隨便干擾和打斷他,讓他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,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;
其次,保持環境的簡單、安靜、有序,如果孩子所處的環境經常是嘈雜紛亂的,必然不利於孩子專注;
再次,不要一次給孩子準備過多的玩具和書本,這樣孩子會眼花繚亂,讓孩子可以在較長時間內集中在一兩項玩具或活動中,玩了一段時間再換新的;
最後,家長陪伴孩子玩耍、互動的過程中要專心,不要三心二意、邊玩手機邊帶孩子。家長的專注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的專注力發展。
② 良好的閱讀習慣
加拿大作家阿爾維托·曼古埃爾在他的名著《閱讀史》中寫道:
「我們每個人都閱讀自身及周遭的世界,俾以稍得瞭解自身與所處。我們閱讀以求瞭解或是開竅。我們不得不閱讀。閱讀,幾乎就如同呼吸一般,是我們的基本功能。」
閱讀,是一個人一生中都應該堅持的習慣。通過閱讀,我們能夠更好地見識天地、認識自己、體會人生。
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,越早越好。
它能夠幫助孩子從小學會獨立思考,建立良好的語言理解能力、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,學會與自己、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。
因此,家長在孩子小時候應當儘量少讓他接觸電子產品,多引導孩子聽故事、講故事、閱讀書籍。
從1歲開始,就可以每天睡前給孩子講故事,買一些不易撕壞的布書,畫面豐富精美,給孩子看;
稍大一點,每天有一段固定的親子共讀時間,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;
等孩子上了小學,認識一定量的字,就可以逐漸過渡到自主閱讀、純文字閱讀。
閱讀會讓孩子思想更豐富、認知范圍更廣闊、性格多幾分沉靜,這些積極影響將讓孩子受益一生,也有利於他將來自律的形成。
③ 有規律的日常生活
我有一個學生,從小的時候開始,就一直被媽媽要求早睡早起,晚上一般不超過9點半,早上8點前一定會要求她起床吃早飯。
同樣,媽媽自己數十年也都保持著這樣的生活習慣,不管天氣多冷,都會早早起床,給孩子做早飯。
媽媽說:「早上好好吃一頓熱乎乎的早飯,上午上課才不會感到疲乏,一天都會精力充沛。」
以前,她一直覺得媽媽很煩,晚上想多看一會電視劇都不行,總會被媽媽催去睡覺,早上想賴在床上睡懶覺也不可能,一定會被媽媽喊起來吃早飯。
但當她上了大學,看到周圍許多同學晝夜顛倒、作息混亂、放縱自己,自己卻依然能保持著早睡早起,有條理有計劃地去學習和生活時,她忽然明白了媽媽的深意。
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,是會跟隨人的一生的。
有規律的日常生活,會讓人頭腦保持清醒、身體舒適健康、有良好的時間觀念。
這種生活上的習慣也會遷移到一個人做事、學習、工作上,讓人有一個良好的狀態和精神面貌。
因此,從孩子小的時候,家長應該從自身做起,並帶著孩子過一種有規律、有節制的生活,作息規律、按時吃三餐、東西用完放回原處、保持自身和房間的整齊、乾淨······
不要什麼都幫孩子做好,教孩子學會自己做事,逐漸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。
03
小學階段7-12歲,更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黃金期。在上述3點的基礎上,家長要捨得投入時間和精力,幫助孩子養成學習上的好習慣。
這個階段抓住了,孩子的初中和高中學習會輕鬆高效很多。
近些年,我們總是強調家長陪孩子寫作業,其實重點不是檢查作業的對錯,而是引導他養成好的習慣。
關鍵有以下幾點:
一般情況下,先做完作業,再玩。根據孩子的作業量,和孩子商量著規定好限制時間,讓孩子集中一段時間完成作業,不能邊玩邊寫,拖拖拉拉。
做作業前,先複習一下今天的學習內容,把生疏的知識點加強理解,確保完全掌握,做完作業後,預習第二天的學習內容。
保持複習和預習的習慣,對孩子初高中的學習非常重要。
鼓勵孩子自己獨立完成學習任務,在難題上多動腦思考,家長不要過多插手幫助,否則孩子容易形成依賴心理。
就這樣,在一定規矩、原則的約束下,讓孩子體會到自律行為帶來的成就感、愉悅感,從而形成正向回饋。
在此基礎上,可以根據實際情況,適當地給孩子自主管理的空間,不要限制、控制過多。合理范圍內的自由空間,會幫助孩子更好地發展自律。
Wendy媽咪有話說:
孩子的成長和改變,離不開爸媽們的言傳身教,還有適當的方法。
我們一直相信,父母才是孩子私人定製的教育專家。
有人說,家是教育的起點,好媽媽勝過好老師。
也有人說,孩子的成長,源於父母的修行。
作為父母,我們的信念、我們的成長,將深刻的影響到我們的孩子,如果你手中拿著光明的鑰匙,孩子就將會推開一扇光明的大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