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孩子提出「同學有了,我也想要」時,媽媽別生氣,孩子學會攀比並不一定是壞事
其它今天回家,孩子就一直吵著要我給他買畫筆。我很驚訝,自家孩子什麼樣我還不知道嗎?根本就沒耐心坐著畫畫。
無奈下,就問孩子原因。孩子說,因為同桌有一個畫筆,很好看,他也要。
我瞭然,這是孩子的攀比心作祟。
不過我也沒指責孩子的攀比心,畢竟這東西我也有,也經常向別人炫耀我的孩子。
不過我也沒有盲目就給孩子買畫筆,而是以孩子給我畫一張自畫像為條件,滿足孩子的攀比心。
孩子的攀比一直存在,或者是衣服、裙子、畫筆,也可能是爸爸媽媽對他們的好,都可以成為他們炫耀的資本。
有些家長很煩,覺得孩子攀比就是不學好,這其實是一件誤區,攀比也能促進孩子進步。
01
有時,攀比不是攀比,而是一種良性的競爭意識。
比如,有個家長曾經給我們留言說:
「3歲的女兒放學後,有些傷心地說,老師今天沒有給她小紅花,很多小朋友都有就她沒有。我就安慰女兒說沒關係,即使沒給你小紅花老師一樣喜歡你。」
女兒又說,老師講了,表現好的小朋友才有小紅花的。我就告訴女兒:「那下次努力表現好點就可以了啊。」
然後,這位媽媽就問了,不知道自己這麼說,合不合適?
她還補充說,「女兒經常會跟同伴去比較,比如她跟小朋友玩時就會說:看,我有這個玩具,你沒有吧……像這些我需要去糾正嗎?我怕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攀比。」
就媽媽所描述的這幾件小事而言,我不覺得這個小女孩有任何問題。
這個女孩的言行其實不算攀比,這叫有 競爭意識。
競爭是無處不在的。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競爭。這種競爭不用父母刻意去教,孩子自然就會。
只要父母接納孩子的競爭行為和內心的欲求,在他追求「更好」的路上給予肯定和支持,在他陷入失敗之時給以安撫,那麼孩子就能在競爭中、在追求心中欲求的過程中充分受益。
這條規則也適用於文章開頭的那個例子。
很多時候是我們太過於上綱上線了。覺得必須要立刻糾正孩子的某個問題,否則孩子就可能誤入歧途。我們忘了一個事實: 我們的孩子是一個發展中的個體。年齡不同,境況不同,孩子的言行一定會發生改變,僅此而已。
02
也有時候,孩子的攀比不是攀比,只不過是一種社會化的需要。
若你觀察過三五歲的小小孩,一定會發現:孩子們想要去跟其他小朋友玩兒時,會有很多模仿對方、吸引對方關注的小動作。
對方跑,他也跟著跑;對方玩什麼,他也關注什麼;對方手裡拿著一把槍,他可能也會湊上前去,說:我家裡也有一把這樣的槍!
這麼做,能夠表達一個意思: 你看,我們有這麼多共同點,太巧了!所以,我們一起玩兒吧!
大孩子同樣有這方面的需求。
比如,有個男孩,讀初一,希望媽媽給他買一部手機。男孩說,身邊的朋友都有了,所以他必須要買一個。媽媽拒絕了,他就鬧情緒。媽媽傷心地問:我兒子這是不是太虛榮,攀比心太強?我要不要給他買?
我不願意上來就給孩子貼一個「攀比」的標籤。因為,這個男孩,他的需求很可能是完全合理的、可以接受並予以適當滿足的(制定相應的使用規則)。
比如,我一個侄女正在讀初二。她也有一部智能手機。跟父母約好了,她每週會在固定時間玩一會兒手機。
「手機遊戲有那麼好玩嗎?」我曾好奇地問。
她認真地告訴我:
「才不是玩遊戲。我班裡的朋友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呀、XX帳號呀,我要去跟她們點贊,留言;去瞭解她們都在聽什麼歌,關注什麼熱點。
如果我不隔陣子去關注下,如果沒有了手機,我會感覺自己看不見別人了,別人也看不見我。我就像被孤立了。
你懂那個感覺嗎?」
我懂。我讀書的時候,最怕的事情也是被孤立。
所以,我也才意識到,對現在的年輕孩子來說,當身邊很多朋友都買了手機,自己也有一部手機似乎就顯得很必要了。
因為只有這樣,別的同學在關心的事,我才能知道大概的資訊;別人在談論的話題,我才能夠插進去嘴,而不是在旁邊幹焦慮。
總之,這能確保: 我們是一致的;我們是在一起的;我沒有被「排除」在同齡人社交圈之外。
所以,我家侄女的一番話,著實教育到了我。並且再次提醒我:在評判孩子之前,最好先蹲下來,聽一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和需要。
具體到手機這件事。
只要家庭情況是允許的,那我們就不必為了一部智慧手機,去把孩子置於困難的境地。
你只需要在買之前,跟孩子約定好雙方都能接受的手機使用規則就好了。
03
適度的「攀比」推動孩子的進步
競爭可能是建設性的,也可以是破壞性的。——(英國經濟學家)馬歇爾
無論大人還是孩子,都具有維護自我的強烈衝動。感到自己不如人,擔心自己被別人看低。然後努力從當前自卑和被人看低的狀態中解放出來,使自己達到更高水準,以期與對方平等。
所以如果孩子沒有去攀比,沒有感到不足和自卑,就不會有超越當下情境的慾望。
因為攀比,所以孩子才會竭盡全力調動一切力量去追求卓越,而這是孩子進步的動機,是孩子努力的方向。
肯定孩子的「攀比」,家長該如何引導?
我喜歡的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:「競爭一直是,甚至從人類起源起就是對大部分激烈活動的剌激物。」
攀比一直存在,就看家長怎麼引導孩子?
1、肯定孩子想要進步的動力
兩三歲的孩子都喜歡聽好話,喜歡別人稱讚他。當孩子的攀比是想要進步的時候,家長不妨先肯定孩子進步的念頭。
如果孩子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身上的漂亮衣服,家長可以往飲食方面說:「他穿這件衣服很好看,是因為人家不挑食。有營養了,穿什麼都好看,不信我們可以先堅持一個月不挑食,然後盲目給你買這件衣服看看,怎麼樣啊?」
羨慕和攀比是孩子進步的動力,在孩子攀比的時候,家長需要肯定孩子的動力,不然孩子就不願意努力了。
2、注意物極必反,將孩子的攀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圍
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:「當過度的時候,最適宜的東西也會變成最不適宜的東西。」
攀比一定程度上會激勵孩子進步,但是當兩者這件的差距過大,孩子的攀比很可能會導致自卑和希望破滅,最後自暴自棄。
所以家長需要把孩子的攀比心控制在一定范圍內,讓孩子看到進步的可能,力爭上游。
3、肯定孩子取得的成就
愛孩子,就應該愛孩子身上所有的閃光點。孩子為攀比做出的每一次進步,都需要家長的鼓勵和支援。
無論是孩子為了一隻畫筆,完成的畫像還是為了漂亮衣服,堅持一個月不挑食,其中的忍耐和努力值得每個家長肯定。
Wendy媽咪有話說:
如今,不少父母對於孩子的「攀比」行為,還是比較警惕的。尤其涉及到物質上的「攀比」,就更容易讓父母們焦慮。
這是好事。孩子的價值觀尚未成熟,需要父母的監督和引導。
不過,我們更想提醒父母們的是: 在引導孩子之時,最好能夠試著去看看孩子表面需求背後的心理需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