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到底幾歲分房睡?四步走,不發愁!

其它

​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,父母都希望將孩子捧在自己的手心當中長大,讓孩子一直待在自己的身邊,孩子依賴父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,但是過度的依賴卻不會給孩子帶來良好的結果。

例如在和孩子進行分床睡的這件事情上,「什麼時間和孩子進行分床睡?怎樣和孩子分床睡?」困擾著萬千父母,父母想要和孩子擁有更多的共處時間這也無可厚非。

但是一定程度上,如果孩子一直學不會進行分床睡,很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後果。

01

那些一出生就和媽媽分開睡的孩子,後來都怎樣了?

我生孩子那會兒,很多媽媽都特別奉行 「寶寶一出生,就該自己睡」的原則。

而這個說法來源於幾十年前,很多歐美國家的孩子,一出生就和父母分房睡了,美其名曰「這樣可以讓孩子變得獨立、聽話、不粘人」。

但是後來,很多媽媽發現,過早和寶寶分床睡,導致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問題。

一位追悔莫及的媽媽,分享了她的經歷:

她是個極其熱衷於國外各種育兒理念的媽媽,孩子一出生就和寶寶分開睡,即使孩子哭鬧她也依然堅持。

慢慢地,孩子漸漸長大,的確越來越習慣一個人睡,卻也變得沉默寡言,不愛說話、更不愛笑。

一次旅行的時候,她原本打算跟孩子一起睡,卻聽到孩子說:「我不要和媽媽一起睡,媽媽從來也不喜歡和我在一起」。

那一刻,她後悔極了……

試想, 曾經的一天中,孩子小小的背影,一次次被父母拒之門外、一次次陷入無盡的黑暗和害怕之中,是有多讓人心疼呀!

媽媽真的忍心,就這樣把還沒有準備好的孩子,推出門外嗎?!

02

4個步驟+4個輔助幫孩子順利分房睡

第一步:小寶寶,分床,貼緊大床

首先,我們是提倡寶寶出生後就該分床睡的。

只不過寶寶的小床要緊貼媽媽的大床,讓寶寶在睡覺時能夠感覺到媽媽的氣味和溫度,也方便媽媽在夜間照料寶寶,更有效降低了新生兒猝死綜合征的發生。

《英國醫學雜誌》報告:

分析了近1500例嬰兒猝死案例,該報告顯示睡在父母床上的嬰兒,猝死概率達22%。

第二步:大寶寶,分床,和大床拉開距離

大一些的寶寶,嬰兒床已經睡不下了,就可以換兒童床,放在距離大床有一定距離的位置,最好是媽媽和寶寶伸手能摸到彼此的距離。

既有彼此的獨立空間,又能隨時感知到彼此,大人孩子都能睡得更安穩。

第三步:大孩子,分房,不關門

等孩子長大一些,和媽媽分床睡得也比較踏實了,就可以考慮給孩子分房睡。

但是,最初分房階段,媽媽可以陪孩子睡著後再離開,而且兩間臥室都不要把門關死;

讓孩子知道,即使不和爸媽在一個房間睡,媽媽也隨時聽到他的聲音,有需要叫媽媽,媽媽馬上就能過來。

第四步:最終,分房,獨立睡

到了這一步,就離徹底分房獨睡的大功告成不遠了,孩子表現出越來越適應睡在自己的房間。

媽媽可以每天晚上給孩子講完故事,或陪孩子聊聊天後就離開房間,熄燈關門。

如果孩子不願關門,可以巧妙點跟孩子說:「是不是關門睡更安靜呀,即使關著門,你喊媽媽,媽媽也是能夠聽見的。」

輔助一:和孩子一起佈置他自己的小房間

早在正式分房睡之前就應該和孩子一起佈置自己的房間。

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床、燈、小書桌、小櫃子等,一切都佈置成孩子喜歡的樣子,並讓孩子參與到佈置當中,給孩子一種即將可以住進來的小期待。

比如女孩子喜歡的公主風格,男孩子喜歡的英雄風格,告訴孩子:

「這裡就是屬於你的小世界,你是這裡的主人……」讓孩子對自己的房間有歸屬感,將來再分床就容易多了。

輔助二:允許孩子選擇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玩具「陪睡」

起初,孩子自己一個人睡的時候會感到孤獨、害怕,媽媽可以允許孩子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做「睡覺小夥伴」。

手中握著或抱著自己熟悉的、喜歡的玩具,會讓孩子有安全感、有被陪伴的感覺,可以消除孩子的孤獨感。

輔助三:為孩子舉行一個分房儀式

選擇一個有儀式感的時間點,比如孩子生日或者新年第一天,告訴孩子:

「寶貝又長大1歲啦,從今天起,你就是大孩子了,可以自己一個人睡覺啦!」

然後為孩子舉辦一個分房儀式,比如在房間掛上彩帶,換上新床單、新被套,在房門上掛一塊牌子,寫上孩子的名字等。

孩子也會從內心裡覺得自己真的長大了,真的很了不起,都可以自己睡覺了。

輔助四:睡前陪伴非常重要,一定不能省

爸媽睡覺前,最好在孩子房間陪伴,給孩子講講故事、玩玩小遊戲、說說悄悄話。

讓孩子感覺即使分床了,爸媽還是那個疼愛自己的爸媽,自己還是那個被愛著的孩子,更利於他們接受跟父母分開睡的事實。

03

孩子分床的最好時機應該是當他準備好的時候

最近有一位媽媽留言說,女兒已經六歲了,是不是應該要跟父母分房睡,可是孩子很抗拒這件事。

曾經嘗試過幾次,可是無一例外的都失敗了,每次答應的好好的,可是一走到自己的房間,她都會臨時變卦,然後要回到我身邊睡覺。

有一次我好不容易將她哄睡著了,但她半夜起來又哭喊著說:怕黑,一個人睡覺太可怕了……

其實這正是孩子在告訴媽媽「我還沒準備好」,孩子可能會怕黑、怕獨處、怕各種他擔心的事情發生……這時,與其強迫孩子接受,不如順其自然。

正如伊能靜曾經在微博中說的那樣,孩子遲早都會的事,為什麼那麼著急?▼

可能某天,孩子要求自己睡,就在你猝不及防的那一天。

馬伊琍曾經在微博提及女兒愛馬在得知同學自己單獨睡覺後,愉快地提出自己也要跟媽媽分房睡,並很快習慣了。

孩子終有一天會長大,當他們做好準備的時候,就會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新的狀況、新的成長。

而我們要做的就是,靜靜地陪伴和等待,並時刻準備好放手,讓孩子自己向前走。

有心理學家指出:10歲前,和孩子完成分房睡,就不晚!

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,沒有一個具體的分床、分房年齡界限能適合所有孩子,大家常說的「3歲分房、5歲分床」只不過是根據多數孩子的情況給出的一個建議年齡。

不必追求那些量化得很精確的時間,與其把焦慮帶給孩子,不如放鬆下來,想些適合的引導方法。

Wendy媽咪有話說:

可見,和孩子分床睡這件事並不難,關鍵還要看家長有沒有找到方法。還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,每個孩子對分床的接受度不一樣,有些孩子適應得快,可能兩三天就能分床成功,但有些孩子對家長比較依賴,分床過渡期也會比較長,家長要做的就是給予孩子一定的耐心,這樣才能分床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