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胎家庭:公平對孩子而言為何如此重要呢?不公平的家長,委屈了多少孩子

其它

大過年的原本應該是闔家團圓開心的時刻,但黃磊家的小女兒妹妹卻遇到了煩心事。因為,她發現, 姐姐黃多多的玩具比自己多!

於是她跑去問黃磊: 「為什麼你把好東東都給了姐姐?」黃磊告訴她: 「因為姐姐先來的,那時候我們不知道會有你呀!」

這個回答顯然沒有讓妹妹滿意,妹妹疑惑地問: 「可是媽媽生完姐姐肚子又胖了,裡面就是我呀,你怎麼不知道是我要來了呢?」

對於妹妹這樣的反應,很多人覺得很有道理

還有人幫黃磊想到了問題的答案

黃磊究竟是怎麼應對妹妹的問題的,答案我們不知道。但是,如果仔細觀察黃磊的微博會發現, 雖然黃磊和孫莉現在經常發與妹妹有關的內容,但他們對妹妹的關注點與對姐姐多多的關注點完全不一樣。

家裡有倆娃的,恐怕更是招架不住了。

黃磊也曾發微博說遭到女兒的質問,說他不公平:

DD出生後,我也經受過不少來自CC的靈魂拷問,最讓我哭笑不得的一個問題:「媽媽你為啥不先生弟弟?而要先生我?」

這也要比?

公平對孩子而言為何如此重要呢?

研究表明,在孩子眼裡, 公平總是可以與平等或相同來互換的

用大白話來說,就是他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獲得一樣的東西,包括愛、時間、注意力、糖果,以及特權。

再通俗點就是,在孩子眼裡,公平就是「別人怎樣,我也要怎樣」。

01

不公平的家長,委屈了多少孩子

前陣子,在《少年說》舞臺上,小姑娘趙晗瑜說,想對姥姥說一些話,因為姥姥總是讓她感覺很傷自尊心。

五年級的晗瑜,有一個小她8歲的弟弟,她很喜歡弟弟。

可是自從弟弟出生後,小晗瑜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:

無論是弟弟搶小晗瑜的零食,或是遙控器,更或者是無緣無故的咬她一口,姥姥都會告訴她,要讓著弟弟,因為弟弟比你小。

晗瑜問台下的姥姥說:

一旁的主持人陳銘附和著晗瑜說:

姥姥對晗瑜說:

小晗瑜說:

談起這些,小晗瑜感到更加的委屈,抽泣了起來...

姥姥看到委屈的孩子也很是心疼,坦言有了老二之後,忽視了老大,讓她受了委屈。

其實每個家庭在有了老二之後,或多或少的都會往老二身上傾斜,但是比這更加可怕的是家長們對此不自知。

陳銘問姥姥:

姥姥表示,自己會嘗試著和弟弟講道理,用正確的方式,公平的態度教育他,不再包庇他。

圖片來源網路

家長們都喜歡用「孔融讓梨」的故事來要求孩子們,一味地學習「謙讓」,卻忘了孔融讓梨,首先是梨到過了孔融的手裡。

而孩子從未得到過東西,又怎能強求她學習給予別人?

懂事的孩子只是不說罷了,懂事的孩子只是不去索求,習慣了自己表達不滿也沒人理會的情景,習慣了被認為懂事兒的眼神,懂事的孩子也是不過是個孩子而已。

而家長公平的態度,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。

02

給孩子們磨合與成長的空間

《少年說》的舞臺上,一個初一年級的小姑娘周雨軒,上臺向自己的姐姐道歉。

姐姐陪伴雨軒一起長大,但是自己卻很愛欺負姐姐。

有一次,她甚至抓傷了姐姐的臉,導致姐姐臉上留下了疤痕,雨軒說,一直以來自己都對這件事兒,非常的愧疚。

姐姐曾對雨軒說過:「沒關係的,我可以用粉底和遮瑕把它遮住。」

回憶起姐姐的這句話,小雨軒更是幾度哽咽...

看到妹妹在臺上泣不成聲,姐姐在台下,向她招手,打著加油的手勢,笑盈盈的臉上滿是對妹妹的愛意。

雨軒對姐姐說:

姐姐說:

妹妹反復追問姐姐:

姐姐幸福的回答:

圖片來源網路

真正好的關係,是我愛你,所以我願意主動讓步,而你也能理解我的好意,變得懂事兒。沒有誰非要讓著誰,有的只是,我愛你所以我願意主動退一步,而你也懂得珍惜。

反而是,作為協力廠商的父母們的強行干預,打斷了姐妹兄弟之間,磨合的機會,孩子們之間的關係,會變得更加激烈。

03

孩子說「不公平」時我們應該做什麼?

我曾經吃夠了孩子們「求公平」的虧。

面對他們的抱怨,我一直極力安撫,

他們的要求都給以滿足。

這反到讓孩子們嘗到說「不公平」的好處,

狀況愈演愈烈。

掉坑次數多了,我也學乖了,

面對孩子的抱怨和投訴,

我不再一味的就事論事,

或者各打五十大板,而是有策略地

引導他們瞭解什麼是真正公平。

聽,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。

當孩子跟你抱怨你的不公平時,

家長最該做的事情是聽,是接納。

可能沒什麼道理,但那是孩子的真實感受,

急需家長用言語肯定:

「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」、

「我們來討論一下吧」。

這個時候,認同他們追求公平的狀態,

比絞盡腦汁滿足他們要求更重要。

孩子在被認同和接納的時候,

才有可能安靜聽家長的理由,

認識什麼是真正的公平。

幼稚園的老師就曾經

跟我們這些頭痛的家長傳授經驗。

對於他們來說,孩子們「爭寵」、求公平

是再正常不過的事,每天都可能碰到好幾起。

「那你們是怎麼應對的?」

「很簡單,告訴他們我們知道了,會找時間解決。

孩子們只是把自己的意見和不滿的情緒

找一個地方宣洩出來,很快就能過去。

當然,如果真是規則有問題,

我們也會儘快調整」。

找,尋找教孩子公平的最佳時間點

科學研究表明,只有到 八歲左右的孩子

才有可能 對公平有一定的理解,

要讓小一點孩子明白公平的真正含義,

必須得找準時機。

有一天,我帶著兩個孩子去吃霜淇淋。

旁邊的一個媽媽突然誇張著歎氣:

「不公平啊,你有霜淇淋吃,我就沒有,

太不公平了!」

那孩子聽到後很認真地回答道:

「媽媽,你是生病了,不能吃;

我生病的時候也沒有吃啊!」

「你上次生病的時候是沒吃,

可是你也沒准你哥哥吃啊?現在我不能吃,

所以你應該不吃才公平啊?」

那孩子很快反應過來:

「媽媽,我知道錯了,下次再也不那樣了。」

那媽媽笑著親了一下孩子:

「那我們說好了喔,你真棒!」

我暗自為這個媽媽點贊:

孩子比較小的時候,講道理是比較難,

也不能給他們超年齡的期待。

只有像那個媽媽這樣,

抓住孩子「佔便宜」的時候給他講道理,

讓他明白「公平」不等於「都一樣」,

而是各自遵守約定的規則。

授權,今天的蛋糕由你來分

八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明白公平的真正含義,

可以嘗試讓他們自己成為規則的制定者,

體驗公平。

與其讓孩子被動地接受大人的決定,

抱怨公平或者不公平,

不如讓他們自己來做決斷,

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公平。

最典型的辦法就是分配東西,

例如蛋糕,同是約定分配的人最後一個選。

面對漂亮的蛋糕,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想要的:

最大的那塊,巧克力最多的那塊、有花的那塊。

對於拿刀分配的那個孩子來說,

原來他肯定會跟大家一起喊著:「我要那塊!」

當他成為規則制定者,又是最後一個挑選的人,

所以他會小心翼翼的切割,

保持所有蛋糕的大小一致,

儘量讓蛋糕上的花、巧克力平均分配,

避免抱怨,也不讓自己吃虧。

這一刻,什麼是公平,

孩子會有一個深刻的體會,

比聽多少道理、看多少書都有用。

wendy媽咪有話說:

當孩子因為父母的關注而爭風吃醋、發生爭執的時候,如果他們能看到彼此不同的責任,看到雖然父母的關注不一樣,但他們各自承擔的愛和付出也不一樣。孩子的關係就會不一樣。當孩子彼此支援的時候,父母對自己缺失的那一部分愛也能得到彌補。

對於父母來說,無論誰大誰小,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。